2023年数学家故事阅读心得7篇

来源:心得体会 发布时间:2023-06-28 11:00:04 点击: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数学家故事阅读心得7篇,供大家参考。

2023年数学家故事阅读心得7篇

很多伟大的数学家有一些传奇的故事,下面是整理的7篇《数学家的故事阅读心得》,希望可以启发、帮助到大朋友、小朋友们。

数学家的故事 篇一

熊庆来(1893-1969)是云南弥勒县人,中国现代数学的先驱,为中国数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

熊庆来的父亲熊国栋,精通儒学,但更喜欢新学,思想很开明,对熊庆来的影响很大。少年时的熊庆来从他父亲那里常听到有关孙中山民主革命的事情,这在幼年熊庆来的心田播下了爱国的种子。

1907年,熊庆来考入昆明的云南方言学堂,不久又升入云南高等学堂。当时满清王朝已日薄西山,各地的反清斗争风起云涌,抗捐、抗税、罢课、罢市、兵变遍及全国,清政府陷入于风雨飘摇之中。熊庆来由于参加了“收回矿山开采权”的抗法反清的示威游行而遭到学校的记过处分。现实的生活与斗争命命名熊庆来认识到:要使国家富强,必须掌握科学,科学能强国富民。

1913年,熊庆来赴欧留学。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他从比利时经荷兰、英国,辗转到了法国巴黎。8年间先后获得高等数学、力学及天文学等多科证书,并获得理学硕士学位。1921年,28岁的熊庆来学成归国,一心想学以致用,救民于水火。1949年6月,国民党反动政府趁熊庆来去巴黎参加国际会议的机会,解散了熊庆来苦心经营12年的`云南大学。年近花甲的熊庆来怀着“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心情,决定滞留在法国继续从事函数论的研究。

“……祖国欢迎你,人民欢迎你!欢迎你回来参加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事业……”1957年4月,周总理给熊庆来写信,动员他回国。同年6月,熊庆来在完成了函数论专着稿后,毅然启程,回到了祖国的怀抱。他表示,愿在社会主义的光芒中鞠躬尽瘁于祖国的学术建设事业。在回国后的7年中,他在国内外学术杂志上发表了近20篇具有世界水平的数学论文。还培养了杨乐、张广厚等一批数学人才,为祖国赢得了荣誉,表现了这位七旬老人热爱祖国的赤子之心。

1969年,一代宗师、著名数学家熊庆来先生与世长辞。临终之前他还表示为人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之贾宪 篇二

贾宪,北宋人,约于1050年左右完成《黄帝九章算经细草》,原书佚失,但其主要内容被杨辉(约13世纪中)著作所抄录,因此传世。杨辉《详解九章算法》(1261)载有“开方作法本源”图,注明“贾宪用此术”。这就是著名的“贾宪三角”,或称“杨辉三角”。《详解九章算法》同时录有贾宪进行高次幂开方的“增乘开方法”。

贾宪的老师楚衍是北宋前期著名的天文学家和数学家,“于《九章》《缉古》《缀术》《海岛》诸算经尤得其妙”。当时人王洙(997—1057)有记载:“世司天算,楚,为首。既老昏,有,子贾宪、朱吉著名。宪今为左班殿直,吉隶太史。宪运算亦妙,有书传于世。”根据《宋史·艺文志》记载贾宪著有《黄帝九章算经细草》九卷,又据《明焦竑国史·艺文志》记载,著有《算法斅古集》二卷[1]及《释锁》,可惜均已失传。杨辉著《详解九章算法》(1261年)中曾引用贾宪的“开方作法本源”图(即指数为正整数的二项式展开系数表,现称“杨辉三角形”)和“增乘开方法”(求高次幂的正根法)。前者比帕斯卡(PascalBlaise,1623—1662)三角形早600年,后者比霍纳(WilliamGeogeHorner,1786—1837)的。方法(1819年)早770年。此外,“立成释锁开方法”的给出,“勾股生变十三图”的完善,以及“增乘方求廉法”的创立,都表明贾宪对算法抽象化、程序化、机械化作出了重要贡献。

返回古代数学家的故事>>>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之徐光启 篇三

徐光启是明朝末年有名的科学家,他将番薯引进中国,解决了当时的粮食产量问题;在天文学上,他编篡了《崇祯历书》,第一次精准解决了时刻换算的问题;他极力主张多造西洋大炮,称得上是中国军事技术史上提出火炮在战争中应用理论的第一人。但是你知道吗?徐光启更是中国历史上一位伟大的数学家。

徐光启从小爱读书,聪明好学,十几岁就考中了秀才。但是他却一生坎坷,直到不惑之年才中进士。后来,一次科举,他认识了欧洲来的传教士利玛窦,在利玛窦这里,他听了很多从没有听说过、在古书上也没有读到过的科学知识,从此就爱上了西方科学。也是在和利玛窦交往的过程中,徐光启开启了一生传奇的科学经历。

要说数学,徐光启最重要的贡献就在于《几何原本》的翻译。中国古代也有关于图形关系变换的学说,但是被称作“形学”。而“几何”的原意,也是一个虚词,《短歌行》中就有两句诗,“对酒当歌,人生几何”,也就是“多少”的意思。将这样的“几何”来作为度量长短、数量的专有名词,妙不可言。同时,一系列数学相关的名词,比如“点、线、面、角”等,也随之被创造出来,并且流传甚广,被沿用至今。

《几何原本》的意义,不只是数学上的,更重要的"在于思想。《几何原本》所代表的逻辑推理方法,再加上科学实验,是世界近代科学产生和发展的重要前提。可以说,《几何原本》译本的出现,推动了中国近现代科学思想的萌芽。就像徐光启自己所说:“此书为益,能令学理者祛其浮气,练其精心,学事者资其定法,发其巧思,故举世无一人不当学。……能精此书者,无一事不可精,好学此书者,无一事不可学。”

而在他的《几何原本杂议》中,还写有这么一句话:“此书为用至今,在此时尤所急需,百年之后必人人习之”,数百年后的今天,几何学已经走入了中小学的课堂,徐光启的高瞻远瞩令人惊叹!

此外,徐光启还详细论述了中国数学在明代落后的原因,论述了数学应用的广泛性及重要意义等,撰写了《勾股义》和《测量异同》两书。在当时,可谓是名副其实的大数学家。

之后,徐光启对于科学越发有了兴趣,他的科学研究也涉猎很多方面。《几何原本》翻译完成以后,徐光启又同利玛窦和另外一个传教士熊三拔合作,翻译了测量、水利等方面的科学著作。徐光启在利玛窦那里学到了不少天文学方面的知识,他把中国古代历法与西方的天文科学结合起来,进行了深刻的研究,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父亲病死那年,徐光启回到上海奔丧守孝。这年江南遭遇了大水灾,庄稼全被淹了。水退下去以后,他帮助老百姓从福建引来一批甘薯秧苗,要大家栽种,自己还在荒地上带头试种,结果收获丰硕。他看甘薯不仅福建沿海能够种植,上海也可以种植,于是就编了一本小册子,介绍如何种植甘薯。后来甘薯的种植就从福建推广到浙江一带,又很快推广到江淮流域,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时中国的粮食问题。

徐光启不仅研究科学,对国事也非常关心。对抗后金侵略时,他自愿承担训练新兵的重任。但终因朝廷各部门的腐败,壮志未酬。而后在国家危亡之时,他又上奏朝廷,极力主张多造西洋大炮,却仍然被排挤下来。

徐光启辞官回乡时,已是年过花甲的老人。由于他本来就喜欢研究农业科学,回乡后,就在自家田里干农活,同时做些试验,经过长期的研究记录,写成了一部很有名的著作,叫《农政全书》。

1633年,徐光启病逝于任上,享年71岁。这位大器晚成的科学家,直到42岁考取进士,才得以舒展身手,开始科学研究,为富国强兵利民而努力。他的前半生是在科举和教书中度过,但是后半生却实实在在地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一位老者尚可用勤奋与坚毅造就自己,我辈年轻人,更当奋发图强!

从这些古代数学家的身上,我们亦能看到青年人的使命与担当,他们心系国家命运,努力钻研科学,力求将全部精力贡献给自己的祖国。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也要学习他们的精神品质,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培养专业技能,关心国家社会发展,关注科学进步!

返回古代数学家的故事>>>

古代数学家的故事之赵爽 篇四

三国时期东吴的数学家。曾注《周髀算经》,他所作的《周髀算经注》中有一篇《勾股圆方图注》全文五百余字,并附有数幅插图(已失传),这篇注文简练地总结了东汉时期勾股算术的重要成果,最早给出并证明了有关勾股弦三边及其和、差关系的二十多个命题,他的证明主要是依据几何图形面积的换算关系。

赵爽还在《勾股圆方图注》中推导出二次方程x2+ax=A(其中a>0,A>0)的求根公式。

在《日高图注》中利用几何图形面积关系,给出了'重差术'的`证明。(汉代天文学家测量太阳高、远的方法称为重差术)。

返回古代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名人的故事 篇五

1796年的一天,在德国哥廷根大学,一个19岁的青年吃完晚饭,开始做导师单独布置给他的每天例行的两道数学题。像往常一样,前2道题目在2 个小时内顺利地完成了。但青年发现今天导师给他多布置了一道题。第三道题写在一张小纸条上,是要求只用圆规和一把没有刻度的直尺做出正17边形。他也没有 多想,就做了起来。然而,青年感到非常吃力。

开始,他还想,也许导师特意给我增加难度吧。但是,随着时间一分一秒地过去了,第三道题竟毫无进展。青年绞尽脑汁,感到自己学到的数学知识对解 开这道题没有什么帮助。困难激起了青年的斗志:我一定要把它做出来!他拿起圆规和直尺,在纸上画着,尝试着用一些超常规的思路去解这道题。

当窗口露出一丝曙光时,青年长舒了一口气,他终于做出了这道难题!见到导师时,青年感到有些内疚和自责。他对导师说:“您给我布置的第三道题我做了整整一个通宵,我辜负了您对我的栽培……”导师接过学生的作业一看,当即惊呆了。他的声音都颤抖了,说:“这……真是你自己……做出来的?”青年有些疑惑地看着激动不已的 导师,回答道:“是的,但我很笨,竟然花了整整一个晚上才做出来。”

导师让他坐下,取出圆规和直尺,在书桌上铺开纸,叫青年当着他的面做这道题。青年很快就解开了这道题。导师激动地对青年说:“你知不知道,你解开了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数学难题?牛顿也没有解出来,阿基米德没有解出来,你竟然一个晚上就解出来了!你真是天才啊!我最近正在研究这道难题,昨天给你布置题目时,不小心把写有这个题目的小纸条夹在了给你的题目里。”

后来,每当这个青年回忆这件事时,总是说:“如果有人告诉我,这是一道有两千多年历史的 数学难题,我可能就无法解开它。”这个青年就是数学王子高斯。

孩子大都少有循规蹈矩思想,少有畏惧心理。有些事情,在不清楚它到底有多难时,孩子往往能够做得更好。其实,畏难情绪害怕的不是困难,而是害怕自身,对自己没有信心。

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不要以自己的眼光把畏难情绪也灌输给孩子;应该鼓励孩子敢想敢做,建立自信。

外国数学家的故事之伽利略 篇六

奥古斯丁·路易斯·柯西(1789—1857),法国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他是数学分析严格化的开拓者,复变函数论的奠基者,也是弹性力学理论基础的建立者。柯西在数学上的最大贡献是在微积分中引进了极限概念,并以极限为基础建立了逻辑清晰的分析体系。这是微积分发展史上的精华,也是柯西对人类科学发展所做的巨大贡献。

1821年柯西提出极限定义的方法,把极限过程用不等式来刻画,后经魏尔斯特拉斯改进,成为现在所说的柯西极限定义。当今所有微积分的教科书都还(至少是在本质上)沿用着柯西等人关于极限、连续、导数、收敛等概念的定义。他对微积分的解释被后人普遍采用。柯西对定积分作了最系统的开创性工作,他把定积分定义为和的“极限”。在定积分运算之前,强调必须确立积分的存在性。他利用中值定理首先严格证明了微积分基本定理。通过柯西以及后来魏尔斯特拉斯的艰苦工作,使数学分析的基本概念得到严格的论述。从而结束微积分二百年来思想上的混乱局面,把微积分及其推广从对几何概念、运动和直观了解的`完全依赖中解放出来,并使微积分发展成现代数学最基础最庞大的数学学科。1857年5月23日柯西在巴黎病逝。他临终的一句名言“人总是要死的,但是,他们的业绩永存。”这句话长久地叩击着一代又一代学子的心扉。

返回外国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故事 篇七

纳皮尔

这个榜单的其他数学家在各个数学分支都有大量的贡献,而纳皮尔只有一个发明,但这个发明极为重要:对数。简单的说,一个数的对数让我们知道了这个数额数量级。

用现在的话来说,对数有一个“底数”,一个数的对数就是得到一个数,使得这个底数的那么多次方等于这个数。比如,以10为底数,10的对数是1,100的对数是2。因为10的1次方等于10,10的平方,就是2次方等于100。

对数之所以这么有用,是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它的一些性质:对数能把乘法变成加法,把除法变成减法。更确切的讲,两个数乘积的对数等于这两个数分别取对数在加起来。同样,两数商的对数等于两数对数的差。

在没有计算机的年代,这个性质打打降低计算的难度。对两个非常大或者非常精细的小数做乘除法要比做加减法的时间长得多。所以,如果有人要对两个大数做乘法,他可以先查对数表的得到两个数的对数,在加起来,然后再用对数表返查得到结果。

一些计算工具,比如说计算尺,利用对数来做快速计算。这种快速计算器在科学和航海中派上了打用场,我们可以非常快得做一些大数的计算。

很多用数量级来衡量计量单位也是用对数来衡量的。比如地震中的里氏震级,以及衡量声音大小的分贝。

以上内容就是为您提供的7篇《数学家的故事阅读心得》,希望可以对您的写作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推荐访问:数学家 心得 故事 数学家故事阅读心得7篇 数学家的故事 数学家的故事三分钟演讲
上一篇:学术交流心得体会范本,论文交流心得五篇
下一篇:2023年农村远程教育心得体会7篇【精选推荐】

Copyright @ 2020 - 2024 才豪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才豪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0012816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