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度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精选文档)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3-07-18 08:40:03 点击:
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第1篇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观看《开学第一课》。2014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我”总的是讲:孝、爱、礼、强。通过观看我明白了:我的点滴成长都是父母教会了我:走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供大家参考。
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 第1篇
昨天晚上,我和妈妈一起坐在沙发上观看《开学第一课》。
2014年的《开学第一课》主题是“父母教会我”总的是讲:孝、爱、礼、强。通过观看我明白了:我的点滴成长都是父母教会了我:走路、说话。教会了我:孝敬长辈。教会了我:要有爱心。教会了我:文明礼让。教会了我:自信、坚强。父母还教会了我:穿衣服、吃饭等等。
父母为了我的成长,付出了太多太多。最让我感动的是“摇滚爸爸泰勇”,他为了把儿子的病治好,依然放弃了自己的梦想。十几年如一日,陪伴在儿子身边,教儿子骑自行车,教儿子学游泳。他用自己的爱创造了奇迹,改变了儿子的命运。
看着看着,我不由想起自己的父母,他们也给了我很多很多的爱,有一次在晚上,我的嘴不小心磕到了玻璃上,顿时鲜血直流,当时,爸爸正在外面有事,妈妈赶紧给爸爸打电话,妈妈一只手打电话,一只手用毛巾捂着我的嘴,爸爸接到电话,不顾一切的就赶了回来,把我送到了医院。
观看了《开学第一课》后,让我明白了:我们要有一颗感恩的心。俗话说:“羔羊跪乳,乌鸦反哺。”虽然我们年龄小,但我们可以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可以帮爸爸妈妈干家务活,帮爸爸妈妈洗脚。
我喜欢看《开学第一课》。
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 第2篇
我从开学第一课中学到了不少知识。
“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孝敬父母、长辈,从一句话、一件事做起。
“爱”是最美的字眼。父母教会我们爱自己爱别人。我们要从小学习爱护自己,关爱身边的每个人。
我们的祖国是一个礼仪之邦,小学生要努力做礼仪小卫士,用自己的实际行动感动身边的每一个人。我们要从文明礼仪开始,改变自己,做一个孝敬长辈、关爱别人、自强不息的人。
未来的我们一定会充满力量、茁壮成长。
今天晚上,我早早地坐在电视机前等待观看《开学第一课——父母教会我》了。20点节目准时开播啦。
今年的开学第一课分为四个段,分别是“孝”、“爱”、“礼”、“强”四个主题。
最让我感动的是秦勇和他的儿子大珍珠。秦勇原来是黑豹乐队的主唱,可是大珍珠四岁的时候得了重病,秦勇放弃了音乐,回家照顾大珍珠。
大珍珠学自行车,上去了,又摔下来,足足花了三年时间,终于学会了。
从他们的故事中,我懂得了“爱是世界上最伟大的一件事情。”
开学第一课里讲了“孝”、“爱”、“礼”、“强”四节课。
说到孝,比如说童话大王郑渊洁讲父亲给他的钢笔灌墨水的故事,接着是一位叔叔骑摩托带父亲去旅行的故事,这些都让我懂得了父母养育了我们,我们应该回报父母。
第二课讲了“爱”,我懂得了要去关心别人。
第三课讲了“礼”,教育我们做懂礼貌的好孩子。容祖儿阿姨给我们讲了她小时候的事情,妈妈教育她做一个讲文明、有礼貌的人。从容祖儿阿姨的故事中,我明白了礼仪要从小做起。
最后一课是讲“强”,让我们学会自强自信。
看了《开学第一课》我懂得了孝顺父母、关爱别人,讲文明、有礼貌,这样才能让自己真正强大起来。
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 第3篇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长征路途艰难,但对于红军来说这不算什么。
《开学第一课》就是讲红军在长征时的艰苦岁月。先是《开学第一课》开场,接着是胡正先老先生讲述他在长征中的艰苦生活,当时老先生才12岁,他跟着红军们走,饱一顿饥一顿,长征路上是很艰苦的,在冰天雪地里48天没见到一口粮食,48天什么概念?当时老先生走了一截三棱刺路,脚上扎满了三棱刺,流了血,在长征路上不仅生活苦,还经常遇到敌人的袭击······
第二位是94岁的梁天文老先生,13岁的老先生参加了红军,杨政委一直带着他,可后来马步芳奉蒋介石之命阻击我军,杨政委就牺牲了,可老先生却一直在寻找杨政委说过的两个孩子,可惜一直没有找到。
接着是贺龙元帅的女儿贺捷生讲述她父亲的故事,是贺龙元帅带着女儿长征。
第四位是贺炳炎将军的儿子贺陵生来讲述父亲的故事。当时贺将军才16岁,又营养不良,红军不要他,但贺龙看见他长得机灵就收下了,在当时的艰苦环境下他飞快的成长,但在打仗时敌人把将军的胳膊打断了,在没有麻药的情况下把胳膊锯下来,那是有多痛?我们摔跤的痛又算得什么呢?
接下来就是一个游戏了,让同学们体会飞夺泸定桥的感觉,开学队和第一课队比拼。他们都很棒,第一队有点困难,花了4分30秒,第二队有两位同学“落水”了,花了4分26秒,所以最后胜利的是第一课队。
后面还有几位老者,104岁的秦华礼老人,耿飚的女儿耿莹……
长征路途艰苦,但是红军的百折不挠战胜了艰苦,我们要像贺炳炎将军一样坚强,连打针都怕痛有什么用?将军在没麻药的情况下截肢都那么坚强,这些又算得了什么?耿飚将军得了疟疾很难受,可听到了要打仗又好了。我们要像他们一样坚强。
人生中的每个阶段,我们都会遇到挫折和困难,面对困难时不妥协、不退缩、不放弃,才会获得最大的成功。
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 第4篇
说起孩子,大概每个父母都有说不完的话题,孩子的成长倾注了他们的太多心血与爱,当然我们也带给了他们数不清的欢乐。我们进步的同时,父母在这个学堂里也在不停地学习和进步,真不知道是父母教会了孩子还是孩子教会了父母?
我的父母不仅仅能关心我的成绩。我认为,妈妈最看重我的是意志品质等超出成绩之外的教育。
从小,妈妈就教我读写记,只要有空她就会在我旁边看书,久而久之,我也认为读书是一件最快乐的事儿,便会和她一起探讨,读读记记,妈妈特别支持我买书,而且直到现在,我们还时常在一起学习《每天一个感悟》《三分做人七分做事》《好爸爸好孩子》诸如此类的书使我的日常生活丰富多彩,与其说是这些书本教会我怎么做人,不如说是妈妈教会我怎样面对生活……
而爸爸呢,他最讨厌的事情也许就是面对文字了,可是,只要是我在家,电视机爸爸就从不开,电脑从不碰,我一放学回家,就能看见他在看杂志、看报纸,虽然他很厌烦这些,也许他看那些东西只是看图罢了,可是这更加使我懂得爸妈对我的良苦用心。
我们家里,厕所洗衣机上有书、沙发边有书、床头有书厨房冰箱上有书,甚至墙上还挂着一面白板,上面写着名人名言,时常更换。家里的书有上百本,每本我都看过好几遍,但是这也让我做什么事都磨磨蹭蹭的,喝杯水能用上半小时,因为手里拿着书,有时候,看着看着就什么都忘了。
父母不应该溺爱孩子,惯到最后,孩子就会变得娇生惯养,没有自理能力,没有克服困难的意志。我爸爸就不这样,什么事情他都只让我自己去面对,养成独立的好习惯。
爷爷奶奶灌输我的就是要“立大志;
人无志向就不能成大器;
志向是一个人的奋斗目标”等等。所以我们家所有人都是经常督促我要明确自己奋斗目标。
可是我认为,作为家中的晚辈,最重要的就是要孝顺。“父母呼,应勿缓;
父母命,行勿懒。”这句话,每个人都在幼儿园时就背过,可是又有几个真正做到的呢?
有很多人说,其实最重要的教育,不是学校的成绩,而是最基本的家庭教育。我很赞成这样的说法,一直以来,我的爸妈不管在家庭,生活,还是为人处事上,都是我最好的榜样,给我最受益的人生哲理。我相信这都将是我人生中最无穷的资产。
开学第一课父母观后感 第5篇
9月1日是一个难忘的日子,我在当天晚上的“开学第一课”节目中懂得了很多,今年“开学第一课”的主题很有意义——“父母教会我”。
“孝,礼,爱,强”,都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说过,“爱之深,责之切。”父母的教导方式,或严厉,或慈爱,或冰冷,或温暖。在父母严厉批评我们时,我们总是很讨厌父母的多管闲事;
在出门前父母的一句叮嘱,我们总是很讨厌父母的唠叨。父母总是把我们的事情和生日牢记在心,“哎,今天要戴红领巾!”“生日快乐,宝贝!”“今天老师不是说要买花吗,给你钱,早点把花交给老师!”……而我们,连他们的生日都一无所知……母亲节、父亲节,我们也从来没对父母说过一句:“节日快乐!妈妈(爸爸)!”……曾经我读过这样一则报道:一所学校六百人,当校长问父母知道他们的生日吗,所有的同学们高高地举起了手;
然而,当校长问他们知道父母生日吗的时候,六百人中只有一百多个人举起了手。这则报道就可以充分说明我们根本没有真正关心过父母,也没有理解过他们的苦衷;
而父母,却时刻关心着我们。他们打骂我们的时候,谁又知道他们的心仿佛像被刀割一般痛……
我们的文明言行当然也是父母一步步教会我们的:遇到老师、叔叔阿姨,父母教会我们要问好;
在公交车上遇到年过花甲的老人,父母教会我们要让座;
游玩时吃完零食,父母教会我们要打扫干净,然后扔进垃圾箱……他们总是以行动来教会我们,在他们的意识里可能是这样想的吧:只要他们做好,言传身教,我们孩子也会做得好!令我印象最深的是“开学第一课”中的这样一句话:“保证自己的安全就是对父母最好的孝顺。”是啊,父母每天叮嘱我们注意安全,就是让我们管好自己,遵守社会的法则,保护好自己。“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生儿养女一辈子,满脑子都是孩子哭了笑了……“这家喻户晓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就讲述了父母的内心世界不是吗?我们一天天长大,而父母却一天天苍老。他们一生的青春与心血让我们学会做人的道理。珍惜父母对你所做的一切,给你买的一本书、一块橡皮、一桶水彩笔,吃饭时给你夹的一个菜、一块肉,这看起来微不足道的事,却承载着父母对我们深深的爱。孝顺父母,从小事做起。给父母暖一次被窝、在父母下班后递一杯茶、父母生日的时候送给他们一个小礼物……他们一定会觉得咱们懂事了。
我们已经这么大了,难道这一点事都不会做吗?感受秋日里那一抹明媚的阳光,感受深秋中那一抹旺盛的火红,温暖我们广阔而又光明的航线。
推荐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