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将军红色文化(5篇)

来源:公文范文 发布时间:2024-09-11 20:36:01 点击:

篇一:中国将军红色文化

  

  有关红色故事的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听众:

  大家好!今天,我非常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与大家分享一些令人心潮澎湃的红色故事。

  红色,是一种象征着热血、激情和坚定信念的颜色。在我们的历史长河中,有无数的红色故事,它们宛如璀璨的星辰,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给予我们力量和勇气。

  让我们把时光回溯到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在抗日战争时期,有一位名叫杨靖宇的英雄将领。1940年2月23日,杨靖宇在冰天雪地、弹尽粮绝的情况下,孤身一人与大量日寇周旋,战斗几昼夜后,在濛江县壮烈牺牲。敌人残忍地割下了他的头颅,剖开了他的腹部,发现他的胃里只有枯草、树皮和棉絮,没有一粒粮食。杨靖宇将军以他顽强的意志和不屈的精神,捍卫了祖国的尊严,为我们树立了不朽的丰碑。

  还有狼牙山五壮士的故事,同样令人动容。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五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

  在解放战争中,董存瑞的事迹家喻户晓。1948年5月,中国人民解放军攻打隆化城的战斗打响。他所在连队担负攻击国民党守军防御重点隆化中学的任务。他任爆破组组长,带领战友接连炸毁4座炮楼、5座碉堡,顺利完成了规定任务。连队随即发起冲锋,但突然遭到敌人一隐蔽的桥型暗堡猛烈的火力封锁,部队接连两次对暗堡爆破均未成功。董存瑞挺身而出,向连长请战:“我是共产党员,请准许我去!”连长批准了他的请求。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向暗堡,前进中左腿负伤,顽强坚持冲至桥下。由于桥型暗堡距地面超过身高,两头桥台又无法放置炸药包。在部队攻击受阻的危急关头,他毫不犹豫地用左手托起炸药包,右手拉燃导火索,高喊:“为了新中国,冲啊!”敌人碉堡被炸毁,董存瑞以自己的生命为部队开辟了前进道路,牺牲时年仅

  19岁。

  这些红色故事中的英雄们,他们用生命谱写了壮丽的篇章,用鲜血铸就了伟大的胜利。他们的英勇事迹,不仅让我们看到了战争的残酷,更让我们感受到了信仰的力量。

  在和平年代,红色精神依然熠熠生辉。雷锋,这个名字大家都熟悉。他以无私奉献、助人为乐的精神,成为了全国人民学习的榜样。他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贡献。他说:“人的生命是有限的,可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我要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他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诠释了什么是真正的为人民服务。

  焦裕禄,兰考县的好书记。在兰考工作期间,他身患肝癌,依旧忍着剧痛坚持工作,带领兰考人民治理“三害”。他以身作则,艰苦奋斗,始终保持着共产党人的高尚情操。他的事迹,感动了无数人,成为了党员干部的楷模。

  这些红色故事,是我们宝贵的精神财富。它们让我们明白,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用生命和鲜血换来的。我们应当倍加珍惜,传承红色基因,弘扬红色精神。

  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我们要从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坚定理想信念,不怕困难,勇于拼搏。在学习中,我们要勤奋刻苦,努力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将来报效祖国打下坚实的基础;在生活中,我们要关心他人,乐于助人,发扬团结友爱的精神;在工作中,我们要兢兢业业,尽职尽责,为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让我们铭记这些红色故事,传承红色精神,以实际行动,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谢谢大家!

篇二:中国将军红色文化

  

  走进许世友将军的故居红色文化调研开头

  今天,来参观许世友将军故居,坐落于万紫山下的来龙岭畔,坐北朝南,始建于清光绪年间。许世友将军参加革命后,当地反动民团曾放火烧过两次,许世友将军的母亲后来进行了重新修建,现有土木结构房屋5间,每间面积约20平方米,土坯墙体,外裹青砖,房屋傍山而筑,屋顶齐平。地面呈梯次升高,门头上悬挂着全国人大副委员长王光英题写的“许世友将军故居”牌匾,于2000年被河南省人民政府确立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许世友将军故里,位于河南省新县田铺乡许家洼,是代传奇名将许世友将军的出生地,也是许世友将军谢世后的安息之地。许世友将军生前赫赫的战功,特殊的个性,“忠国孝母”的情怀和传奇的人生经历,深受世人敬仰,每年吸引了国内外各界人士前来拜谒、观瞻,许世友将军故里游览区已成为大别山著名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许世友将军在毕生的革命生涯中,历尽艰险和曲折,其英勇的精神、刚直的性格和富有传奇色彩的经历,写就了他独特的一生。每年清明节期间,全国各地不少爱国人士会来到许世友将军墓前敬献鲜花,斟酒祭奠。县城中小学生也会由老师组织带队,参加清明节祭扫活动,寄托他们对许将军的无限哀思和沉痛悼念,缅怀将军的丰功伟绩。

篇三:中国将军红色文化

  

  青海红色景点介绍

  青海是中国西北地区的一个省份,拥有丰富的自然景观和独特的红色革命历史。以下是一些青海的红色景点介绍:

  中共青海省委旧址纪念馆:

  位于青海省会西宁市,是中国共产党早期在青海的代表机关。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展示了中共青海省委在艰苦岁月中的艰辛奋斗。

  刘志丹将军陵园:

  位于青海省果洛藏族自治州,是纪念刘志丹的陵园。刘志丹将军是中国工农红军的杰出将领,他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做出了巨大贡献。

  黄南红军渡河战役纪念馆:

  位于青海省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县,是为纪念红军渡河战役而建立的。馆内展示了丰富的历史资料和图片,向人们展示了红军英勇抗战的场景。

  朱德将军文化广场:

  位于青海省海东市,是为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开国元帅朱德而建立的。广场上有朱德将军的雕像和相关纪念物,是人们缅怀伟大军事家的场所。

  甘南会宁革命纪念馆:

  位于青海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会宁县,是为了纪念甘肃省北部革命历史而建立的。馆内展示了会宁人民在革命岁月中的艰苦奋斗和革命历史的发展。

  这些红色景点不仅让人们了解青海省在革命历史中的贡献,同时也是对英勇先烈的崇敬和缅怀之地。在这些地方,游客能够感受到红色历史的厚重,深切体会到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

篇四:中国将军红色文化

  

  甘祖昌将军当农民红色文化教案

  甘祖昌从井冈山起步,跟随红军参加长征、抗日战争、解放战争,革命足迹遍布大半个中国。他用从农民到将军、又从将军到农民的传奇一生,诠释了一名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1952年春,时任新疆军区后勤部部长的甘祖昌检查工作返程时,车翻到河里,身负重伤,留下了严重的脑震荡后遗症。他每日为生病发愁,觉得自己做的工作太少了。1955年被授予少将军衔时,他对妻子说:“比起那些为革命牺牲的老战友,我的贡献太少了,组织上给我的荣誉和地位太高了!”此后,他不止一次向组织写报告,请求组织批准他回江西农村去。1957年,组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

  1957年8月,甘祖昌带着家属从新疆动身回到江西省莲花县。甘祖昌所在的坊楼沿背大队(现为沿背村)耕地大多是冬水田,亩产只有100多公斤。他用挖地下水道排除污水的方法给农田开沟排水,粮食亩产提高了50%。由于他带领群众在改造冬水田等方面成绩卓越,中科院江西分院聘请他为研究员。

  1962年2月,坊楼公社(现为坊楼镇)书记刘可兴来拜访甘祖昌。甘祖昌说:“我们公社的田就得了两种病:一是肺结核,二是胃肠炎。犯胃肠炎的冬水田我们大队整治得初见成效。我想利用修水库的办法医治肺结核的望天田是完全有效的。只要你能把这两种病治好,群众就会拥护你。”经过长期奋战,浆山水库建成了,灌溉水渠也同时完工,全公社水稻产量翻了一番。甘祖昌将军是高尚的,纯粹的,又是普通的,具体的。他的事迹和精神既感人至深,又真实可学,他

  是一面旗帜,是一面镜子,我们每个人都要以他为榜样,对照自己,鞭策自己。我当小学生时就有这篇课文,内容就是将军当农民,我们深受影响,老师当时也教导我们要弘扬这种艰苦奋斗精神,不仅我们这代人要传承,我们的下一代也要弘扬,要一代一代传承下去。

  岁月仿佛没有留下痕迹,只给我们留下了永远不会忘却的记忆。随着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地处沪西的普陀区正在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下,逐步实现着转型蝶变。我所在的万里消防救援站建队不到4年,驻地所在的万里街道也仅仅成立不到7年。这里见证着普陀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20年前,这里是住宅、仓储、农田交错的万里村;20年后,这里已经称为生态和谐、环境一流的万里城。混浊的小河浜,变成了清澈的横港河;泥泞坑洼的小路,变成了宽敞整洁的大道。万里二十年,是中国共产党始终关注民生福祉的生动体现;万里二十年,是党和政府构建和谐社会的努力实践。

  二十年磨铸一剑,万里城展翅腾飞。在建党百年之际,作为驻地消防救援力量,万里消防救援站全体指战员将始终牢记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忠实践行总书记重要训词精神,继续当好人民群众的“守夜人”,向建党百年献礼!

篇五:中国将军红色文化

  

  袁伟将军红色文化助推黄陂红色引擎

  袁伟将军,武汉黄陂人,军事历史学者、国家文博专家、著名书法家、八一书画院院长、中国红色文化书画家协会主席、中国书协会员、中国军事博物馆原馆长等。1994年被授予少将军衔。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军战史研究、文博事业和书画艺术工作,著书立说甚丰。

  独著《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部队发展史》,主编《中国战典》《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124位高级将领敬书毛泽东诗词作品集》等军事历史专著及大型画册50余部,其中8部荣获国家图书奖、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全军军事科学研究成果奖。书法作品“观海听涛”作为国礼赠送美国总统奥巴马。出版有《袁伟敬书毛泽东诗词67首》、《袁伟敬书毛泽东诗25首》。2016年4月在武汉建有《袁伟将军红色文化博物馆》,被命名为《湖北省红色文化教育基地》《武汉市国防教育基地》《黄陂区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堪称“红色史学家”、“红色书法家”。

  他长期从事新闻写作、军战史研究、文博事业和书画艺术工作,著书立说甚丰。独著和主编《中国人民解放军五大野战部队发展史》、《中国战典》、《毛泽东军事活动纪事》、《朱德军事活动纪事》等军事历史专著和大型画册30余部,其中8部荣获国家图书奖和中宣部"五个一"工程奖。堪称"红色史学家"。

推荐访问:中国将军红色文化 中国 将军 红色
上一篇:驻村法律顾问先进事迹材料(4篇)
下一篇:小区党群服务点(2篇)

Copyright @ 2020 - 2025 才豪范文网 All Rights Reserved

才豪范文网 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0012816号-1